小儿肥胖症是目前受到很多家长关注的一种疾病了,而诱发小儿肥胖症的因素有很多,朋友们是需要重视起来的,这样才会给我们预防小儿肥胖症带来帮助,到底有哪些因素会诱发小儿肥胖症的出现呢,在这里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引发小儿肥胖症的病因:
⑴遗传因素。父母有一方肥胖的,子女肥胖的可能性有32~34%;父母双方均为肥胖的,子女肥胖的发生率上升为50~60%。另一方面,72%的胖孩子,父母中有至少一人也有肥胖。而且目前已经找到了多种与肥胖有关的遗传基因。
⑵进食过多、营养过剩。肥胖的孩子往往进食大量的高脂肪饮食、甜食,尤其是无限制地吃零食、喝甜饮料,这些都会引起肥胖。
⑶运动过少。目前,孩子的学习负担越来越重,加上父母望子成龙心切,给孩子增加许多课外学习,比如音乐、美术、外语等等,挤掉了孩子大量的活动时间。另外,即使是课外活动,也是体力活动越来越少,静止活动越来越多,如看电视、玩游戏机等,这些都会让孩子减少活动、增长脂肪。胖孩子就不爱运动,不爱运动的孩子就变得更胖,结果造成恶性循环。
⑷社会心理因素。尤其是家长对小儿肥胖的错误认识,最容易造就出一个肥胖的孩子。另外,有研究表明,孩子如果功课压力过重,或是学习成绩不理想,精神长期紧张,就会有意无意地拚命多吃零食,借以缓解精神紧张的状态,长此以往,就会出现肥胖。所以,对孩子的肥胖,应该从多方面寻找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小儿肥胖症的症状表现:
肥胖症可见于任何年龄小儿,以l岁以内,5~6岁或青少年为发病高峰,患儿食欲极好,喜食油腻、甜食,懒于活动,体态肥胖,皮下脂肪丰厚、分布均匀是与病理性肥胖的不同点,面颊、肩部、乳房、腹壁脂肪积聚明显。腹部偶可见白色或紫色纹。男孩因会阴部脂肪堆积,阴茎被掩盖,而被误为外生殖器发育不良。体重超过同龄小儿,且身高及骨龄皆在同龄小儿的高限,少数可超过,智力正常,性发育正常或提前。肥胖症小儿常有心理障碍如孤僻、自卑感等,可作为肥胖的起因或维持肥胖的因素之一。
单纯性肥胖者血中胰岛素水平升高,糖耐量试验和空腹血糖无明显异常。血总脂、胆固醇、甘油三酯及游离脂肪酸均增高。超声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脂肪肝。严重肥胖者可因胸壁肥厚、横膈抬高、换气困难,造成CO2潴留、缺氧,以致气促、紫绀、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心脏扩大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称为肥胖性肺心综合征( Pickwickian syndrome )。
重度肥胖多见于年长儿及青少年,婴幼儿时期比较少见。患儿食欲特别旺盛,食量超过一般小儿,都偏爱淀粉、油脂类食品,不喜欢蔬菜。有些病儿在就医时食量较小,但于开始长胖之前必要进食过多的阶段。患儿脂肪积累,以乳、腹、髋、肩部为显著,腹部往往出现粉红色皮肤浅纹,四肢肥大,尤以上臂和股部特别明显。男孩外生殖器放被耻骨部皮脂掩盖,看起来似很小,实际上属于正常范围。骨龄正常或超过同龄小儿。智力良好。性发育正常或较早。活动不便,极少运动。
当朋友们了解到了上面的知识之后,清楚的认识到了小儿肥胖症的病因有哪些了,肥胖带给患儿很多的伤害,所以当家长们了解到了小儿肥胖症的病因之后,是需要进行分析的,而且应当去避开这些病因,要让孩子能远离肥胖症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