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新生儿呕吐
快速搜索

小儿中枢性呕吐

2015年06月09日

小儿中枢性呕吐

1、中枢神经系疾患 占中枢性呕吐的绝大多数。它可由颅内压增高(脑水肿、脑肿瘤、动脉瘤、日晒等)、炎症(脑炎、脑脊髓膜炎、脑脓肿、硬膜下积液)、颅脑损伤(颅内出血、硬膜下血肿、脑栓裂伤、脑缺氧、脑脊膜膨出等手术后)及中毒性脑病(肺炎黄子孙、中毒性肠炎、败血症)等疾病引起。

2、其他 铅中毒、低血糖、高山病、学校或家庭矛盾致精神性呕吐、周期性呕吐、神经性厌食、善饥症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肠痉挛、阵发性心动过速)等均可致吐。

(一)发病机制

呕吐是一种神经反射,过程极为复杂。由外周各器官和组织接受的外来或内源性的生物、物理和化学的刺激,经过体神经和内脏神经或血循环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在延髓的呕吐枢(接受来自胃肠道及其他内脏神经冲动)和在第四脑室底部的后极区,即化学感受器触发区(chemoreceptor trigger zone,ctz)(接受来自血循环的化学和药物的刺激),反射信号经过迷走神经和脊神经下传至各相应器官引起呕吐反应。

近年研究证明,多巴胺受体在ctz对呕吐的介导中有重要作用。ctz还含有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p物质、脑啡肽和γ氨基丁酸等。某些此类内源性神经递质和神经肽均能经血液循环或直接对ctz作用而引起呕吐。

吞咽活动是指将食物由咽部输送至胃的运动、是一系列由神经(体神经和植物神经、自主和非自主神经、中枢和周围神经)、肌肉(横纹肌和平滑肌、随意肌和不随意肌)、多相(化学、物理)活动互相协调进行的复杂生理过程。其中任何环节的器官性或功能性障碍均可出现吞咽困难或其他异常(包括呕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