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鹅口疮
快速搜索

新生儿鹅口疮的治疗和预防

2015年09月29日

新生儿鹅口疮的治疗和预防

鹅口疮这种疾病,我们都知道多发生在婴幼儿的身上,因为孩子小,在治疗上有很大的难度,因此,我们想要治疗鹅口疮必须的积累临床实践经验。

1.新生儿口腔粘膜柔嫩,在上腭中线两旁及齿龈上常可见到黄白色小点,俗称“马牙”,均无需处理1一2个月后自行消失。

2。口腔粘膜上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物,称“鹅口疮”,为白色念珠菌生长引起。

3;保持口腔卫生,喂奶前后喂开水清洁口腔,注意奶头、奶瓶等洗洁后煮沸10分钟消毒。

4.不要为小儿揩洗口腔,尤其发现“鹅口疮”时,可用1%龙胆紫溶液涂在患处,不要强行擦去,防止擦伤口腔粘膜;马牙切忌挑剔,以免引起感染。

5.体弱病儿,注意增进营养,补充B族维生素。长期应用抗菌素或激素者,最好逐渐停用,改用其它药物。

基本预防

先看看这些引起鹅口疮的念珠菌是怎么来的吧。这些肉眼看不见的霉菌主要来自产妇阴道、 带菌的医护人员以及没有经过严格消毒的奶瓶和尿布。宝宝的皮肤或口腔粘膜接触到这些被霉菌污染过的东西后就会引起局部的感染。所以刚做母亲的产妇,和婴儿室医护人员应该注意个人卫生,母亲喂奶前应该洗手并用温水擦干净自己的奶头,医护人员每次接触孩子以前也要把自己的手洗干净;每次用奶瓶前要经过沸水消毒。

当发现宝宝的口腔里长出白色絮状物时,有的老人喜欢用手或布擦洗口腔,这样做是徒劳的,白斑过几天又会重新长出来。即使表面上擦掉了仍然有许多霉菌存在,到了一定时候又繁殖起来。由于弱碱环境不利于霉菌生长,故可用2%~5%的苏打水清洗口腔。其他方法如1%甘油或中药冰硼散涂口腔均有疗效。最有效的方法是,用每毫升含制霉菌素5~10万单位的液体涂局部,每天3次即可,涂药时不要吃奶或喝水,最好在吃奶以后涂药,以免冲掉口腔中的药物。在使用任何药物前都要到医生处咨询。

预防:

1.产妇有阴道霉菌病的要积极治疗,切断传染途径

2.婴幼儿进食的餐具清洗干净后再蒸10~15分钟

3.哺乳期的母亲在喂奶前应用温水清洗乳晕;而且应经常洗澡、换内衣、剪指甲,每次抱孩子时要先洗手

4.对于婴幼儿的被褥和玩具要定期拆洗、晾晒;宝宝的洗漱用具尽量和家长的分开,并定期消毒

5.幼儿应经常性地进行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加机体的抵抗力

6.在幼儿园过集体生活的婴幼儿,用具一定要分开,不可混用

7.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

鹅口疮患者的疾病在治疗上有难度,所以需要我们做家长多积累一些关于此病的相关知识和经验,这样我们才能及时的做好患者的疾病护理知识,缓解患者的疾病痛苦,让鹅口疮的患者早日康复。

相关阅读